2025-03-10 15:19:46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游戏圈传来噩耗,怪猎荒野国区差评如潮,飞升三国杀星球
泥头车
2025-03-06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泥头车
原创投稿
评论:
商城特卖
怪物猎人:荒野
¥323.84
¥368
-12%
前往购买
人中之龙8外传
¥227.00
¥268
-15%
前往购买
席德·梅尔的文明VII
¥237.00
¥298
前往购买
最终幻想7:重生
¥319.00
¥446
-28%
前往购买
双点博物馆
¥132.30
¥158
-16%
前往购买
泵感十足
稍等,我先放个小曲儿。
游戏圈传来噩耗,发售仅一天的年度游戏候补《怪物猎人 荒野》,被发现死在Steam简中评论区,首日好评率9%喜提差评如潮,飞升三国杀星球。
死者生前长期拼好帧摄入过量,数十种超采样技术腌制入味,九龙拉棺坟头蹦迪。画面中的伪人多边形黏稠堪比石油,显存占用更是常人的数倍之大,玩家的显卡CPU内存多处陷入瓶颈闪退不断,帧率却萎缩成个位数,怪物动作诡异抽搐不止。
当初他们坚持自然开发,“怪猎XX”量大管饱,如今拜入半成品门下,剑指年度最佳运营。上级领导告诉开发组程序员,吃不了玩家差评的苦,就要吃加班打磨游戏的苦,七分剧情播片,三分动作狩猎,剩下九十分交给持续更新……
好吧,以上内容多半只是纯属捏造的牢骚而已。正如健美圈天天传来噩耗,巨臂哥小弟们仍然活蹦乱跳,《怪物猎人 荒野》也并没有好评率反映的那么差劲——毕竟,“怪物猎人”系列的底子摆在这里,十几种武器与近三十种大型怪物各异的战斗体验,外加丰富的角色构成选项,即便仅是前作的“高清复刻版”,这款游戏也不可能烂透。
实际上,与系列的直接前作《怪物猎人:世界》相比,各方面的进步是立竿见影的——全新的武器动作、更广阔的无缝地图、怪物表现力的全面提升,让它成了“怪物猎人”系列,乃至CAPCOM全社史上销售速度的巅峰,发售仅三天就在世界范围内卖出了超过800万份,Metacritic收录的综合媒体评分也来到了系列最高点。
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炫耀一下我盾斧历战锁刃龙四分台
即便将目前严重的优化问题与显著不足的终盘怪物数量纳入考虑,现在的《怪物猎人 荒野》也无疑是一款优秀的游戏——不过,Steam评论区的网友们,似乎并不这么想。发售当日,游戏的评价直接来到了“褒贬不一”,而评论数量上占据了半壁江山的简体中文区,好评率更是一度跌到仅有9%,铺天盖地的差评从游戏优化、Bug、系统设计、剧情、内容量到没有猎人小屋都骂了个遍,凭一举之力将这款游戏的好评率拉进了下水沟。
直到截稿,其他区的平均好评率大概68%上下
9%的好评率是什么概念?
简而言之,公认的惊世大粪作《魔戒:咕噜》有36%的国区好评率,国产单机反向天花板《幻》有34%,就连彻头彻尾的诈骗游戏《浩劫前夕》在下架前也保有15%的好评(尽管给出好评的几乎全是串子)。
最后,Steam版《三国杀》目前共有65290条用户评价,好评率为10%——大吴疆土,又一次沦陷了。
尽管在近一周的“沉淀”后,《怪物猎人 荒野》的国区好评率回升到了25%,仍不敌《魔戒:咕噜》与《幻》。与之相比,该作英文区好评率为68%,日文区则为61%,单从数据上来看,似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要么是在咱们看来,这游戏就是和丢了魔戒的史麦戈坐一桌,要么是简体中文用户就是特别喜欢打差评——很显然,前者并不成立。
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
我打《怪物猎人 荒野》?真的假的
是,也不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如果说刻板印象中,游戏媒体的评测是以及格分为基准,优点加分、缺点扣分的“高门槛客观评分体系”,Steam评论区就是主观的二元评判了。而后者的好评率则是无数这样主观评判的集合,让其更容易被情绪或节奏所左右。
基于此,简体中文区的“差评倾向”,尤其是对传统意义上“大作”的差评倾向,确实是显著偏高的。不仅是《怪物猎人 荒野》,去年年初的《艾尔登法环:黄金树之影》与拿下TGA最佳持续运营的《绝地潜兵2》,都体现出明显的“环大陆好评”现象——外文区“好评如潮”,简中区“多半差评”。
然而,这并不说明简体中文区玩家与外区玩家的游戏理解存在多大的差别。事实上,这些游戏被国区玩家严重诟病的缺陷,在外区玩家眼中同样扎眼。
《艾尔登法环:黄金树之影》的外区好评中,“奖励放置失当,正反馈不足”“性能问题严重”“数值模型崩坏”等问题都赫然在列,尽管不足以让一款大体优秀的游戏彻底沦为烂作,它们却也都会对游戏体验产生立竿见影的负面影响。
区别只在于,在同样面对一款拥有显著问题的“好游戏”时,外区的习惯则更倾向于“默认好评”。除非游戏厂商真的如《绝地潜兵2》的“506更新”那般作了大死,否则通常不会采用“差评轰炸”这一“最后手段”。
简体中文区用户的态度则相对更为“苛刻”,他们更倾向于用急躁的情绪输出与显眼的差评将问题暴露出来,尽可能地引起玩家或厂商的重视——实际上,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怪物猎人 荒野》国区差评者,都属于边骂边玩的那批最狂热玩家。且越是在系列作品中积累了足够时长,对游戏有较深理解的玩家,就越倾向于大篇幅地书写自己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的瑕疵。
如果你正经去向这些差评者询问这款游戏究竟优秀与否,他们多半会给你一个肯定的评价,“它很好,只是理应做得更好”——矛盾就在此处凸显出来了,越是传统意义上“大厂”的“大IP”,应该达到的“基准线”就越高,玩家对瑕疵、Bug与欠打磨之处的容忍度也就越低,对系列原有要素的修改也越容易产生争议与节奏。当撑起游戏的基础体验被视为“理所当然”,那些影响游戏“完美程度”的“噪点”,也就变得相当刺眼了。
对没有达到那条“应有基准线”的游戏,即使客观上是好玩的,抱持更高期待的玩家们也很难给出好评。
因此,与其说这些打出差评的玩家是在评价这款游戏,为其他玩家给出“是否推荐”的参考,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尝试用“差评轰炸”的方式摆明态度,逼迫厂商做出改变,进一步优化游戏,满足他们的诉求。
然而,搞清了国区玩家“差评轰炸”的缘由,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国区拥有如此激进的“差评文化”。正如此前所说,中外玩家实际上并不存在游戏理解上的太大差距,但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国区玩家会在Steam评论区狂轰滥炸,外区却能捏着鼻子打出好评?
对此,有部分看出殡不嫌事大的网友当场开串,给出了相当具有当代互联网特色的回答——正方观点,外国佬都是被厂商规训,喜欢赤石的乌龟孝子,挨打不伸头;反方观点,“老钟”童年受到的容不得沙子的负反馈教育,在外国厂商身上开花结果,劣根性使然云云。
当然,这些说法全是扯淡。
此种现象的症结,有很大一部分要归于中国玩家社区与外国厂商之间的长期割裂。众所周知,作为贡献了Steam平台50%用户量的庞大社区,中国玩家群体一直没能受到与体量相应的重视——别的不说,作为被全球玩家奉为圭臬的Metacritic评分,时至今日也只收录了一家中国媒体,国内的玩家社区也罕有游戏厂商的入驻。
而相对应地,外国玩家与厂商的沟通手段就丰富得多。出于语言壁垒和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国玩家能更方便地使用X、Discord,乃至Steam社区留言板等功能,更快捷且高效的反馈问题。
在此前游玩《战锤40K:行商浪人》充满Bug的早期版本时,我就对这点深有体会——当遇到相同的问题时,我只能在游戏自带的Bug提交工具里填写好信息,寄希望于厂商有耐心收到这封来自异国的信件,仔细阅读,并在遥遥无期的下个补丁里修复。而外国玩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