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15:05:55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1、明确核心公式:得房率=套内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含公摊)×100%,需同时获取这两个关键数据,缺一不可。
2、优先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准,合同附件中会明确标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按合同数据直接计算,结果最准确。
3、已交房房源可查看不动产权证书,证书上会分别记载建筑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4、未签约新房可要求开发商提供《房产测绘成果报告》,报告中会详细列明套内面积、公摊面积及测算依据,按报告数据计算。
5、自行测量仅作参考:用卷尺测量室内各功能区实际使用面积(不含墙体厚度),相加得到套内使用面积,再除以建筑面积(开发商提供),结果会略低于实际得房率(因未包含套内墙体面积)。
6、区分“套内建筑面积”与“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不可用套内使用面积直接除以建筑面积,否则会低估得房率。
7、核实公摊面积构成:确认公摊是否包含电梯井、楼梯间、公共走廊等合理区域,避免开发商违规扩大公摊面积导致得房率测算偏差。

1、高层住宅(11层及以上):75%-78%为宜,低于70%则性价比低(公摊占比过高),高于80%需警惕公共区域(电梯、走廊)狭窄拥挤,影响居住便利性。
2、小高层住宅(7-11层):78%-82%比较好,兼顾得房率与公共设施舒适度,既保证套内使用空间充足,又不会因公摊不足导致出行拥堵。
3、多层住宅(4-6层无电梯):80%-85%合适,该区间既能体现低公摊优势,又能保证楼梯间等公共区域的基本使用需求,居住性价比高。
4、洋房/低密住宅(1-3层):85%-90%合理,若带赠送面积(露台、地下室),实际使用面积占比可超90%,但需注意避免公共区域配套简陋。
5、公寓/商业类房产:55%-70%为正常范围,因公摊含大堂、多部电梯等配套,得房率普遍较低,重点关注实际使用效率而非单纯追求数值。
6、刚需家庭:优先选择得房率中等偏上的房源(如高层75%-78%、多层80%-82%),平衡套内空间与居住成本,避免因得房率过低导致生活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