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资讯

1-10 月降幅收窄!中美磋商落地,纺织服装出口四季度能回暖吗?

2025-11-18 09:23:12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近十年数据显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已告别高速增长周期,进入区间调整阶段。尤其是2020年以来,出口增速多次陷入负增长,尽管2025年1-10月出口降幅较2020年的-9.48%显著收窄,但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前10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439.4亿美元,同比仍下降1.6%,与2021年5.20%的正增长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在此背景下,中美经贸磋商达成的实质性共识,为行业四季度出口回暖乃至全年平稳收官带来关键契机。

出口增速放缓症结,关税与产业链双重制约

追溯出口增速放缓的核心症结,主要源于两大制约因素。

中美关税博弈的长期影响导致出口成本高企。此前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加征的综合关税税率达37.5%-55%,显著高于东南亚国家,部分订单随之流向关税成本更低的区域。从数据可见,2025年1-10月服装出口以美元计下降3.8%,10月单月降幅更是扩大至15.9%,成为拖累行业出口的主要力量。

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剧经营压力。纺织行业"订单周期短、交货时效强"的特性,对供应链稳定性要求极高,而出口管制、物流壁垒等因素导致企业接单意愿谨慎,生产规划难以落地。同时,棉花等核心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与供应不确定性,进一步制约了行业出口动能的释放。

磋商利好如何撬动出口回暖?

关税双向优化,激活价格竞争力

关税调整成为此次磋商最直接的利好成果。美方宣布下调10%所谓"芬太尼关税",并延长24%对等关税暂缓期一年,使得中国纺织服装对美出口综合加征关税税率降至27.5%-45%,接近越南、孟加拉国等主要竞争对手19%-20%的税率水平。这一调整有效缩小了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价格差距,为夺回流失订单创造了关键条件。

更为关键的是,中方同步将进口美棉关税从26%下调至11%,从产业链上游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形成"出口端降税提竞争力、进口端降税降成本"的双向利好格局。市场对成本优化的预期已初步兑现,10月29日ICE期棉主力合约上涨1.38%,10月30日郑棉主力合约逆势上涨0.11%,印证了行业成本稳定性与盈利改善的预期。

供应链破局,修复贸易确定性

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不确定性,曾是制约纺织出口的核心瓶颈。此次磋商在供应链稳定领域实现关键突破:美方宣布暂停实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并暂停对华海事、物流领域的301调查措施,中方同步暂停相关反制措施,从制度层面消除了物流运输中的隐性壁垒。

这一突破对纺织行业意义重大。此前物流通道的不确定性常导致企业被迫放弃短期订单或承担额外仓储运输成本,而磋商达成的物流保障共识将显著提升配送效率。同时,双方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避免了棉花等原材料采购的"关税突袭"风险,使企业能够制定更长期的生产计划,为出口增长积蓄韧性。

信心修复叠加流动性宽松,激活订单需求

市场信心的修复为出口稳定提供了深层支撑。尽管前三季度中国纺织服装对美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5.3%,仍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但行业信心受政策不确定性压制明显。此次磋商的实质性突破,从根本上改善了市场对中美经贸关系的预期,推动信心加速修复。

信心修复正通过双重维度释放动能:一方面,前期因不确定性延迟的订单有望在四季度集中落地,大型企业新订单指数已连续6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显示行业龙头已开始主动承接订单;另一方面,贸易环境改善有望推动中国纺织产品在美市场份额止跌回升,稳定长期订单预期。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改善了全球流动性环境,降低了美国进口商的融资成本,从需求端形成利好叠加,为出口回暖再添动力。

从"降幅收窄"到"温和增长"

综合来看,关税成本优化、供应链稳定、信心修复三大逻辑将在四季度形成合力,推动对美出口从"降幅收窄"转向"温和增长"。从全年视角看,前10月累计出口降幅仅1.6%,若四季度后两月对美出口实现5%-8%的温和增长,即可对冲前期下滑,实现全年出口平稳收官。尽管短期外需恢复节奏仍存不确定性,但我国纺织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市场布局多元的优势依然稳固,叠加政策利好持续释放,行业出口回暖值得期待。


最新资讯

精品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