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3 16:06:00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1、先圈“保修范围”,明确保什么:重点找合同中列明的保修对象,毛坯房通常含主体结构、防水工程、管线设备、门窗五金;装修房会额外加装修部分,需确认是否有遗漏或模糊表述。
2、再核“保修期限”,区分时长差异:不同项目期限不同,需对应标注——主体结构通常按设计使用年限;防水工程法定最低5年,开发商不得缩短;管线、门窗等多为2年;装修的墙面漆、地板等多1-2年,同时记清起算时间。
3、明确“责任主体与流程”,知道找谁修:看条款中保修责任方是开发商还是委托的物业,同时确认维修响应规则,比如“报修后24小时内联系”“7天内完成维修”,以及维修期间是否有补偿,避免责任推诿。
4、排查“免责情形”,避开维权陷阱:重点看“不保修”的条款,常见如业主自行改结构导致损坏、不可抗力破坏、日常正常损耗、未按说明书使用导致问题,需确认这些情形界定是否合理,防止开发商滥用免责。
5、补充“凭证留存”,保障后续维权:若条款模糊,要求开发商补充书面说明;同时保留验收记录、保修卡、报修沟通记录,若维修后问题反复,可凭合同追责。

买房合同的保修条款通常有效,但需符合法律强制性规定,违反相关要求的部分条款无效。该条款是合同核心内容之一,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订立,且不违背《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时,对买卖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开发商需按约定履行保修义务。
若条款存在以下情形则无效:一是缩短法定最低保修期,如防水工程约定低于5年、管线设备约定低于2年;二是单方面免除或减轻开发商保修责任、加重购房者义务;三是排除购房者法定维权权利。
需注意,部分条款无效不影响合同其他部分效力,无效条款需按法定标准执行。购房者签订前应核对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留存相关凭证,确保权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