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00:23:17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成都聚焦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按照“分类施策、标杆引领、链群协同、生态共建”思路,围绕应用端、需求端、生态端“三端”发力,体系化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自2024年启动改转升级工作以来,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超7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3.7%,数智水平持续向好。
背景情况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成都作为全国工业大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同时,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都市软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正在场景化推进人工智能、软件产业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体系化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
主要做法
(一)以应用牵引为核心,推动“点线面”一体化转型。一是“点”上推动企业分类转型。建立“一企一档”评估体系,全流程动态掌握规上工业企业改转情况,支持链主企业整体转型,开展全流程、全场景、全链条数字化改造;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加强关键业务系统部署应用;推动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近4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线上评估。二是“线”上推动行业协同转型。依托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智能终端等8个行业链式转型;实施数字化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揭榜挂帅”,发布链式转型、数字领航工厂等榜单。三是“面”上推动区域整体转型。实施园区“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将“智改数转”深度融入“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助推国家级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
(二)以供给提质为支撑,构建全场景产品服务体系。一是构建“公服 特色 双跨”平台体系。建成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和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46个,支持东智同创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二是打造“标准 定制 本地”产品体系。推出产品缺陷智能检测、工业设计仿真等“小快轻准”产品320个,发布一批软件产品赋能“智改数转”供给清单;深入开展线下诊断,拓展“成都造”产品在“智改数转”领域应用,培育30余款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和工业机器人、传感控制等智能设备,推广机器人进场景。三是筑牢“网络 标识 安全”保障体系。建成5G基站超8.5万个,建成5G行业专网112个;落地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托管与灾备节点,为全国300余家标识节点提供数据托管服务;持续巩固工业领域网络安全。
(三)以生态优化为抓手,营造全方位保障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统筹引领推动。建立市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强化市区协同、部门联动;构建“1 6 5”政策支持体系,发布《成都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成都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6项支持政策,制定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指南等5个标准规范。二是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推动成都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布专属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场景融资需求;建立“智改数转”人才“资源池”,遴选领军人才,支持在蓉高校设立相关学科,壮大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三是优化供需对接服务。连续六年开展云行天府系列活动150余场,宣传数字化转型政策,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分享典型应用案例,服务企业超5万家次。
成效与亮点
一是总体转型成效明显。获批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城市。累计培育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家,示范标杆项目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全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3.7%,居副省级城市第3。
二是人工智能赋能智改数转。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7月,全市算力规模超10000P,累计11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8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开发布。
三是服务载体建设超前布局。建成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创新“国企担当 民企赋能”模式,汇聚华为、东方电气等140家国内外优质服务商,精准服务企业超4.5万家次,提供政策、场景、方案一站式支持。
经验启示
(一)聚焦企业能级实施精准转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资源、能力和需求上存在明显差异。成都市按企业规模和数字化基础分级推动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镇园之宝”锻造、“明日之星”挖掘、“有根企业”培育计划等,支持大企业集成创新应用,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示范标杆;支持中小企业采用上云等低成本快捷方式,开展设备、单元、生产线改造升级。
(二)聚焦行业特性提升转型效率。制造业行业门类多、业务差别大,难以用“一个药方包治百病”。成都创新“链长 顾问 专班 园区 链主”工作模式,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16条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开展“一图四清单”试点,支持龙头企业探索“链主引领、链式转型”,赋能全链精准升级。
(三)聚焦营商环境增强转型信心。针对企业“缺技术、不会转”“缺资金、不敢转”“缺认识、不愿转”难题,成都创新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搭建市区两级24个政企工作联络群,推动实现服务企业“24小时不打烊”,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破解瓶颈堵点,确保企业改有底气、改有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