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资讯

一场国产高端装备的“双向奔赴”

2025-09-03 12:23:14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走进位于诸暨的浙江坤兴化纤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作响,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卷卷化纤丝饼有序地下线,白色、黑色、金色、蓝色......各种颜色的丝饼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等待检验后,打包发给各地客户。

“目前我们在手的订单量很饱满,生产一直排到了年底,客户们都催得紧,我们也在不断增加产能。今年的业绩目标有望在去年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浙江坤兴化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宝塔指着生产现场一排排纺丝设备告诉记者。“我们采用的是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成套国产设备,用该设备生产出的色丝产品,经过测试,产品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同类进口设备标准,有的关键指标甚至已实现了超越,产品充分满足了下游客户需求。”他由衷地说,高质量的国产设备是坤兴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基础保障和关键所在。与北京中丽合作,让企业更有底气。

坤兴化纤      

用国产装备铸就产品竞争力

浙江坤兴化纤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坤兴化纤”)起步于2011年,是一家专业生产涤纶色纱的纺织企业,尤其擅长各种涤纶环保多孔有色和涤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开发与生产。坤兴化纤总经理陈宝塔研究生所学专业是自动化控制,毕业后一直在军工领域从事自动化研发工作,长期的专业实践让他对机械设备自动化非常熟悉。投身于纺织化纤领域后,他开始关注着国产化纤装备的发展,并认为纺织企业设备的选择和升级取决于客户和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而不是盲目追求“进口”。在他看来,国产化纤装备经过多年发展,在软件和硬件上都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关键设备高速卷绕头应用越来越成熟,从设计到材料,以及加工水平已经不输进口设备。成熟稳定的质量,再加上合适的价格,国产设备无疑是有竞争力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纤产品不断创新,以及客户对产品的新需求,坤兴化纤也在同步进行设备升级。2023年,坤兴化纤通过市场调研,对国内设备厂家进行比对,从技术、质量、价格、服务、品牌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优中选优,最后促成与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丽”)进行合作。

北京中丽设备的第一期、第二期工程,稳定可靠的运行、工艺的优化,以及团队的精细化管理,使得坤兴化纤色纱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客户认可。目前坤兴化纤公司可定制生产15D—1200D和8F—576F各种涤纶色纱。“当前我们不担心市场,更关注的是产能。”陈宝塔总经理自信地说,“虽然当前市场形势普遍不振,但我们只要产能跟上,今年公司业绩依然能保持稳步增长。”

采访中,从与坤兴化纤多位企业领导的交流中,记者得知,除了设备的高质量,北京中丽的优质技术服务也让坤兴化纤用得放心。2023年,坤兴化纤第一期设备开机使用中,发现一个部件与生产不相适应,会导致后续纱线出现断头。北京中丽领导得知后,快速反应,组织技术团队对该部件进行全部更换,保证了纱线条干稳定,丝饼成型质量高,大幅减少了加弹环节的断头率和废丝率,同时还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客户看的是纱线整体质量,并不关心你用的是国产还是进口设备。”陈宝塔坦言,产品要做好,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包括干燥、空调、空压、工艺技术、原料、辅料、包装运输、纺丝装备等。其中,纺丝装备是产品的骨骼,性能稳定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下游客户对色丝产品满意,当然离不开国产机械装备的优秀性能。

采访中记者得知,截至目前,北京中丽和坤兴化纤双方已经进行了三期合作,其中第三期投产合作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预计将于8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开机运行。坤兴化纤从建厂之初的产能50吨/天跃升到如今的200吨/天,色丝产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

谈到企业发展,陈宝塔表示,化纤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能源密集的行业,化纤产业通过技术升级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行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随着国产装备技术不断提升,市场应用越来越广,设备性能也必将越来越好,坤兴化纤有信心用国产设备生产出高质量的色丝产品。未来,坤兴化纤还期待继续与北京中丽在数字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为我国化纤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北京中丽

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国产突围

从1970年肩负“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使命的北京化纤机械厂,到如今打破国外垄断的化纤装备主力军,北京中丽用55年完成了一场国产装备的“逆袭”。其自主研发的高速卷绕头,作为化纤长丝生产线的“心脏”,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如今已实现速度超6000米/分钟的技术突破,在切换成功率、能耗控制等指标上比肩国际一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北京中丽对与坤兴化纤的合作十分重视,为坤兴化纤提供了新一代全套POY设备,从工艺设计、工程设计、设备设计、生产加工、现场安装、调试开车,各环节工作都做到一丝不苟,已经合作的项目都是一次性开车成功。特别是坤兴化纤生产出的色纱DTY退净率达到97.5%-98.5%,这一指标甚至优于国外知名品牌设备生产的产品水平。与此同时,今年,北京中丽也陆续得到其他POY加弹客户的反馈信息,客户配备北京中丽iBWA-1500/1800系列机型的全套装备在纺POY丝时,在纺丝工艺控制、参数调整到位情况下,DTY退净率、过尾率基本在97%-98%之间,与国外进口设备最新卷绕机的水平相当。

行业专家评价说,北京中丽最新的卷绕机设计理论、硬件、软件均适配完善,对标国外先进装备完全可实现并跑。

高速卷绕机是化纤长丝纺丝成套设备的关键、核心部件,由于其结构复杂,涉及机械动力、气动控制、电气控制等多个专业,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该领域长期被国外进口产品所垄断,北京中丽经过多年卧薪尝胆式的攻关,对标世界一流,突破核心装备、纺丝工程、纺丝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开发出的系列新型卷绕机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大幅提升,达到先进水平,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纺丝装备被广泛应用于涤纶、锦纶纤维制造头部企业。

据介绍,北京中丽最新型系列卷绕机已在化纤头部企业完成对标测试和应用,在切换成功率、整机振动幅值、能耗、纤维物性指标等方面达到进口设备水平。其中,锭长1500mm型高速卷绕机,速度超过6000米/分钟,可应用于锦纶FDY、HOY、POY纺丝,锭长1800mm型高速卷绕机,速度超过5500米/分钟,可应用于涤纶FDY、POY,锦纶FDY、POY纺丝,还有新型BCF卷绕机、碳纤维收丝机即将取得突破。

“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研发方向。”北京中丽党委书记、总经理薛学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的发展逻辑。2023年企业新领导班子确立“纺丝工艺、纺丝工程、卷绕机”三大核心技术,通过“一总两子”模式(总公司做优做大工程总承包,子公司做精做强卷绕机、高端智能装备与专业化生产),构建起全链条自主可控的能力体系。在服务端,企业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国内客户48小时到场,萧山及海外服务网点的布局,让“快速解决问题”成为常态——这正是坤兴化纤等客户选择长期合作的关键。

在科技创新方面,北京中丽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新品开发与设计优化齐头并进,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在拥有253项专利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专利布局。2024年,北京中丽研发投入强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来自市场最直接的反馈就是北京中丽央企口碑的持续提升、订单的纷至沓来,品牌价值得到重塑。

技术投入的持续加码,让北京中丽收获了市场认可:2024年新签合同额同比翻番,2025年上半年再增77.3%;与全球最大涤纶、锦纶纺丝巨头合作千位级项目,研发全球首创高效短流程纺丝装备......“从跟跑到并跑,创新永远在路上。” 薛学的这句话,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行业共鸣:

以“用”促“研”的双向成就

“作为化纤机械领域的国家队,北京中丽为打破国外装备的垄断,实现国产替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侯曦评价说,如果没有北京中丽,化纤关键设备依旧会受制于人,被人“卡脖子”,国内的化纤企业会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国外设备。

目前,越来越多的化纤企业,包括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等化纤头部企业,都在使用国产装备。侯曦认为,国产装备的提升和用户使用量有很大关系,10台用量和1000台用量,所发现的问题是不同的,只有用户使用多了,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进而不断精准改进。企业研发是关键,用户数量也必不可少。因此,希望能有更多的化纤企业使用国产装备,这对国产化纤装备水平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北京中丽与坤兴化纤的合作,侯曦表示,希望双方紧密携手,通过化纤设备在化纤企业的实际应用,共同推动国产化纤装备和化纤产品的“双进步、双提升”,为我国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从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到实验室的技术攻关,北京中丽与坤兴化纤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故事,更是中国化纤产业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缩影。当更多这样的合作涌现,国产高端装备的“领跑”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最新资讯

精品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