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10:23:15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近日,体育用品行业一则重磅传闻掀起波澜 —— 德国运动品牌彪马(Puma)主要股东之一的皮诺(Pinault)家族正在评估新战略选项,其中包括出售彪马股份。皮诺家族通过控股公司 Artémis 持有彪马 29% 的股份,这一消息瞬间点燃市场热情,彪马股价在德国市场一度飙升 20% ,市值回升至约 32 亿欧元,引发各界对彪马未来走向以及全球体育用品行业格局变化的诸多猜测。
彪马辉煌不再,深陷困境
曾经,彪马在全球运动品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与耐克、阿迪达斯并驾齐驱,成为运动爱好者心中的宠儿。然而,近年来彪马却陷入了业绩泥沼,难以自拔。从市场表现来看,过去一年其市值缩水约一半,如今以 21.54 欧元的收盘价计算,市值仅约 31.81 亿欧元,较 4 年前最高位下跌超过 80%,甚至相较于 2018 年初决定分拆时也跌去约六成,昔日荣光渐已黯淡。
2025 年 7 月,彪马发布盈利预警,预计全年营业利润将出现亏损,与此前预测的 4.45 亿至 5.25 亿欧元盈利大相径庭,更糟糕的是,销售额也可能出现两位数百分比的下滑。全球运动休闲服装市场增长自 2024 年起放缓,尤其是北美市场,库存高企,需求减弱,像一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彪马前行的步伐。不仅如此,美国对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一政策变动预估将给彪马带来约 8000 万欧元的额外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成为压在彪马身上的又一座大山。
但外部环境只是部分原因,彪马自身的经营策略问题才是症结所在。近年来,彪马过度依赖折扣渠道清理库存,特别是在美国市场,长期低价促销虽然短期内能清理部分库存,却严重损害了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逐渐与 “廉价”“折扣” 挂钩,品牌高端属性和溢价能力大打折扣。尽管前 CEO 比约恩・古尔登(Bjørn Gulden,后加入阿迪达斯)及其继任者 Arne Freundt 都曾试图扭转这一局面,推动品牌向上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优化产品设计、拓展新兴市场等,但由于积弊已久,成效有限。频繁更换 CEO 也使得公司战略缺乏连续性,内部管理和业务推进受到影响,犹如一艘在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船只,在风浪中飘摇。
潜在买家,中国双雄各有思量
面对彪马出售股份的传闻,市场纷纷猜测潜在买家。其中,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两大巨头 —— 安踏和李宁,赫然在列。
安踏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动作频频,展现出强大的扩张野心和资本实力。“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 是安踏集团一以贯之的战略。回顾其收购历程,2009 年收购 FILA 品牌大中华区的商标及经营权,开启了多品牌发展之路;2016 年与日本运动品牌 DESCENTE 迪桑特成立合资公司,控股大中华地区;2017 年与韩国运动品牌 Kolon Sport 可隆体育成立合资公司,控股大中华地区;2019 年更是以约 46 亿欧元完成对芬兰体育用品集团 Amer Sports 亚玛芬体育的收购,将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多个知名品牌纳入麾下。2025 年 1 月 3 日,安踏以 500 亿韩元(约 2.64 亿元人民币)购入 Musinsa 约 1.7% 的股份,4 月 10 日,又出资 2.9 亿美元,100% 控股户外服饰、鞋履及装备品牌狼爪。一系列的收购行动不仅壮大了安踏的品牌矩阵,也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2024 年,安踏集团营收同比增长 13.6% 至 708.26 亿元,安踏集团与亚玛芬收入相加,营收达到 1085.78 亿元。亚玛芬在被收购后已实现盈利,FILA 更是成为安踏营收的重要支柱之一。
此次面对彪马出售股份的机会,从战略布局来看,安踏有一定的收购动机。彪马在全球市场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品牌认知度,如果安踏能够成功收购,将进一步丰富其品牌组合,增强在全球运动市场的竞争力。不过,彪马定位与安踏集团旗下 FILA 存在一定竞争关系,这可能会在品牌协同和市场定位方面带来挑战。此外,安踏在过去的收购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每一次收购都伴随着整合风险,包括企业文化融合、供应链协同、市场渠道协调等,如何有效整合彪马也是安踏需要谨慎考量的问题。
李宁公司则坚持 “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 的核心发展战略。虽然李宁专注于自身品牌发展,但近年来也通过非凡领越等平台扩展品牌组合,收购堡狮龙(Bossini)和英国鞋履品牌 Clarks 部分股权,李宁家族控制的私募投资机构莱恩资本还曾收购瑞典高端户外品牌 Haglöfs(火柴棍),显示出其在国际化布局和品牌外延上的积极探索。面对彪马的出售传闻,李宁公司明确表示目前仍专注于李宁品牌的成长与发展,截至目前未就相关交易进行任何实质性谈判或评估。从李宁的发展战略来看,其更注重对自身品牌的深耕细作,提升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收购彪马这样一个面临困境的品牌,可能与李宁当前的战略重点有所偏离,且收购后如何平衡双品牌运营,避免对自身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因此,李宁冒险收购彪马的概率相对较小。
行业格局风云变幻,何去何从
如果彪马出售股份交易达成,无疑将对全球体育用品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若安踏成功收购彪马,其在全球运动品牌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与耐克、阿迪达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安踏将凭借更丰富的品牌矩阵,在不同细分市场与竞争对手展开全方位角逐,有望打破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重塑行业排名。而对于李宁而言,虽然目前明确表示专注自身品牌发展,但未来不排除通过其他方式参与行业整合,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多发展机会,进一步提升中国运动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彪马出售股份事件也反映出当前体育用品行业正面临着深刻变革。随着全球运动休闲服装市场增长放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之间的整合与并购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强者恒强,具有强大品牌实力、资本实力和运营能力的企业将通过并购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而一些经营不善、竞争力较弱的品牌则可能面临被收购或淘汰的命运。同时,消费者对于运动品牌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品牌需要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皮诺家族出售彪马股份的磋商仍在进行中,最终是否会达成交易尚未可知。但无论结果如何,彪马的未来发展以及全球体育用品行业格局的变化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在这场行业变革的浪潮中,谁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