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资讯

NFT 铸造发售转售有何规定?如何界定?

2025-08-21 12:02:41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NFT的铸造、发售与转售环节涉及知识产权、金融监管、反洗钱等多维度法律与技术规范,其界定需结合资产属性、地域政策及技术实现综合判断。不同国家和地区对NFT各环节的监管框架存在显著差异,核心争议集中在证券属性认定、版权合规及金融化风险防控三大领域。

核心定义与背景

NFT即非同质化通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唯一数字资产所有权凭证,其核心特性在于不可分割性所有权可追溯性,这使其区别于可互换的虚拟货币。当前主要应用场景涵盖数字艺术、虚拟地产、游戏道具及版权授权等领域,其中数字艺术占比超过全球NFT市场交易额的60%。

各环节法律规定与界定

1.铸造(Minting)环节

铸造行为本质是将数字内容上链确权的过程,若未经版权方授权使用他人作品(如图片、音乐、文字),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全球范围内,2023年欧盟法院明确裁定,铸造NFT需同时获得原作者的复制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双重许可,单纯购买实体艺术品并不自动获得上链铸造权。
国内政策层面,中国虽禁止虚拟货币相关金融活动,但允许非金融化的数字藏品(DC)发行。铸造环节需通过平台审核,创作者需提交版权证明文件,禁止虚构资产或侵权内容上链,部分平台如蚂蚁链已建立区块链存证与版权登记联动机制。

2.发售(Primary Sale)环节

美国SEC通过Howey测试判断NFT是否构成证券,即若发售行为满足“投资资金、共同事业、预期收益、依赖他人努力”四要素,则需进行证券注册。2022年SEC起诉xbit交易所未注册NFT交易平台,指控其部分NFT集合具有“集合投资工具”属性,要求下架并退还用户资金,该案成为NFT证券化监管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明确禁止NFT金融化交易,发售环节不得提供集中竞价、做市商等服务,且数字藏品定价需由平台审核,禁止个人用户自主定价发售,部分平台仅允许企业或机构主体参与一级市场。

3.转售(Secondary Sale)环节

版税分配机制
技术层面,智能合约可预设创作者版税比例(通常为5%-10%),在转售时自动划付至原作者钱包。但法律层面存在执行争议,2024年美国加州法院判决,xbit交易所等平台有义务通过技术手段确保版税条款强制执行,不得为规避版税的交易提供便利,该判决推动主流平台更新交易协议。
反洗钱合规要求
欧盟MiCA法案(2024年生效)将NFT纳入加密资产监管框架,要求交易平台对单笔超过1万欧元的NFT交易执行客户身份核查(KYC),并建立可疑交易监测系统。美国FinCEN则要求平台对“具有投资属性的NFT”交易留存至少5年记录,以备税务与反洗钱审计。

关键特性与最新动态

中国对NFT的监管聚焦于去金融化版权合规,铸造环节需持有版权证明,禁止虚构资产上链;发售环节限制定价权,且不得提供二次交易服务,部分平台通过“转赠”功能实现有限流通,但需满足180天持有期等限制。
美国与欧盟则侧重证券属性分类监管,若NFT被认定为商品,可自由交易;若符合证券定义,则需通过SEC注册或获得豁免。税收方面,美国2025年新规明确NFT转售收益按28%的资本利得税率征收,高于股票投资税率(20%),反映监管层对NFT投机性的关注。
技术层面,EIP-4910提案(2024年通过)优化了版税强制执行机制,允许创作者设置“不可更改版税条款”,解决此前部分平台通过“零版税模式”争夺用户的行业乱象。

实务建议

1.企业合规路径
国内企业需选择合规数字藏品平台(如蚂蚁链、腾讯至信链),铸造前完成版权登记,发售时避免使用“投资”“升值”等金融化宣传用语。海外企业则需先通过Howey测试评估NFT属性,若涉及集合投资,需向SEC申请Reg D豁免或完成注册,xbit交易所在2024年推出的“NFT合规审查工具”可自动识别潜在证券属性风险。
2.用户风险提示
需警惕“承诺固定收益”的NFT产品,此类标的多被监管层认定为非法集资。转售时应留存区块链交易哈希、平台成交记录等凭证,美国用户需在年度报税时通过Form 8949申报NFT交易损益,欧盟用户则需遵守MiCA法案下的KYC与交易限额要求。
随着NFT市场规模扩大,全球监管框架正逐步完善,未来合规焦点将集中于跨链交易监管、智能合约审计标准化及创作者权益保护三大领域。参与者需动态关注政策更新,平衡创新与风险防控。

关键词标签:NFT,监管框架,合规路径,知识产权,反洗钱

最新资讯

精品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