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11:23:12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机器停止轰鸣,车间高温假一放就是40天。中小棉纺厂正经历比疫情更难的“苦夏”,成本、库存、销售三重压力迫使过半企业选择停产求生。
“放假时间比往年提前,假期也更长。”华东地区一家棉纺厂负责人指着空荡的车间无奈道。他的工厂已放假近一个月,这是建厂十五年来的首次超长高温假。在以往,七月是纺织行业传统淡季,但今年情况格外严峻。调查显示,某地区超过50%的中小棉纺厂选择放高温假,时间从半个月至40天不等,覆盖了整个生产淡季。
三重压力,棉纺厂陷全行业亏损困局
棉纺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原棉成本大幅上升成为第一重压力。新疆棉到厂价一个月内最高上涨近800元/吨,涨幅惊人。“现在买棉就像炒股,价格一天一个样,根本不敢大量进货。”山东一家中型纺企采购经理表示,现金流紧张让原料采购变得格外谨慎。棉纱销售持续低迷构成第二重压力。进入淡季后,棉纱价格停滞不前,即使皮棉价格上涨也难以传导至下游产品。“价格涨不动,客户一听涨价就直接取消订单。”库存积压严重成为第三重压力。某棉纺厂产品库存已接近2个月产量,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仓库堆满了,资金链快断了,”一位老板焦虑地说,“现在是真的‘生产越多,亏损越大’。”
外部挑战,全球市场格局剧变带来冲击
国际环境的变化让棉纺企业雪上加霜。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纺织供应链造成冲击,不仅影响对美出口企业,连做内贸和其他市场业务的企业也受到波及。“关税增加了10%-15%的成本,客户直接要求我们消化这部分涨幅,否则就转单。”一位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这几乎吃掉了全部利润。红海危机推高航运成本并延长运输时间。“绕道好望角让运输时间增加了15天,意味着应收账款周期延长半个月,对现金流是巨大考验。”东南亚竞争加剧正在改变全球纺织格局。越南、孟加拉等国不再满足于简单代工,开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我们的优势正在缩小,而他们的成本优势明显。”
突破之路,转型升级已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面对严峻形势,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向精细化、智能化运营转变成为生存必经之路。“数字化改造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浙江一家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改造后用工减少40%,能耗降低25%,现在能接小批量高附加值订单。”挖掘内需市场潜力成为新方向。“外贸订单减少,我们转向开发国内市场需求,特别是功能性纺织品和绿色环保产品。”江苏一家纺织企业市场总监介绍。打造自主品牌提升附加值。“贴牌加工利润只有5-8%,自有品牌毛利率可达30%以上。”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突破困局的关键抓手。
全球纺织业格局重塑加速,越南前7个月纺织品出口增长7.2%,孟加拉成衣出口增长10.5%。国内1-7月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零售额同比增长6.8%,网上穿类商品零售增长11.5%,内需市场仍具韧性。“现在不是熬过淡季就能好转的问题,而是行业根本逻辑已经改变。”一位行业专家指出,“要么转型,要么淘汰,没有中间路线。”中小棉纺厂的高温假,或许正是中国纺织业涅槃重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