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18:58:35来源:发米下载 作者:zhoucl
2025年新加坡资本市场监管政策迎来了几大关键调整,同时基金牌照的获取流程也有了更明确的框架。如果你是想进入新加坡市场的金融或区块链企业,这些变化和流程需要重点关注。
1.监管范围大幅扩展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2025年更新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FSM法案),把监管的尺子从“服务对象是否在新加坡境内”拉长到了“业务本身的金融活动类型”。简单说,就算你的公司总部在国外,只要做的是新加坡认定的受监管金融业务(比如数字代币交易、跨境支付等),就可能被MAS盯上,需要遵守当地规则。这对跨境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合规的“雷达范围”明显变大了。
2.牌照审批更严格,“个案审理”成主流
MAS今年明确表态,对金融牌照会采取“个案审理”模式,而且“原则上不会轻易发放牌照”。这和前几年相比,审批门槛明显提高了。想拿牌照的企业不能再走“模板化”申请路线,得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准备更细致的材料,比如财务审计要更全面,技术系统得经得起安全评估,风险控制体系也得提前搭好框架,不然很容易在审批环节卡住。
3.推出市场激励措施,提振股市活力
除了严监管,新加坡政府也在想办法“松绑”刺激市场。2025年5月就有消息说,可能通过“大胆的监管改革”来提振股票市场,比如简化企业上市流程,或者给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税收优惠。这对想在新加坡上市或扩大业务的企业来说,算是个积极信号,后续可以关注具体政策落地情况。
1.先搞清楚要拿哪种牌照
新加坡基金相关的牌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主要支付机构牌照(MPI),适合做支付服务的公司,比如跨境转账、电子钱包等业务;另一类是基金管理牌照,针对资产管理公司,像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这些管钱的机构,就得申请这个。不同牌照对应的业务范围和合规要求不一样,申请前得先对号入座。
2.申请步骤分三步走,准备阶段最关键
第一步是前期准备。这一步得下足功夫:要么在新加坡本地组建合规团队,要么找熟悉当地法律的专家帮忙,毕竟MAS对合规细节抠得很严。业务设计上,要重点对照《支付服务法》(PSA)和《证券及期货法》(SFA),尤其是反洗钱(AML)和客户资产保护这两块,必须从一开始就融入业务流程,不能等申请时再补。
第二步是提交申请。通过新加坡官方平台(比如GoBusiness)在线提交,材料要备齐:财务审计报告得是近期的,技术系统(比如交易平台、客户数据管理系统)的安全评估报告不能少,风险控制方案也要写清楚怎么防 fraud、怎么保护用户资金。
第三步是等审批。MAS的审批周期不短,通常要6-12个月,而且是“个案审理”,没有固定的通过标准。如果想快点拿到牌照,有个小技巧:可以考虑收购当地已经持牌的公司,或者和新加坡本地机构合作,借他们的资质“曲线入场”,能节省不少时间。
3.看个成功案例:Skyee Pte. Ltd.的MPI牌照之路
2025年8月,Skyee Pte. Ltd.刚拿到了MPI牌照,成为新加坡支付服务市场的新玩家。虽然具体细节没公开,但从行业经验看,他们能成功大概率是因为两点:一是合规框架搭得早,从业务设计阶段就按MAS的要求来;二是材料准备充分,财务和技术评估报告都一次性通过了审核。对其他企业来说,这算是个可参考的范本。
1.合规优先,从业务设计阶段就“埋点”
MAS对合规的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与其申请时临时抱佛脚,不如从公司成立或业务规划初期就把合规框架嵌进去。比如做支付业务的,反洗钱系统要提前对接新加坡的监管科技平台;做基金管理的,客户资产隔离方案得在合同里写清楚,别等审批时再改。
2.提前规划,别卡审批周期的“时间差”
前面提到,牌照审批通常要6-12个月,要是赶上MAS业务高峰期,可能更久。所以打算2026年开展业务的企业,现在就得启动准备工作,把材料准备、团队组建这些事排上日程,不然很可能错过市场窗口期。
3.盯紧MAS动态,政策可能还会调
新加坡的监管政策不是“一锤子买卖”,2025年的调整可能只是开始。建议企业专门安排人关注MAS的官方公告,或者加入当地的行业协会,及时获取政策更新。比如股市激励措施的具体细则、牌照申请的简化流程等,说不定后续会有更明确的指引。
总的来说,2025年新加坡市场的监管逻辑是“严进宽出”——进门时合规要求高,但一旦合规落地,就能享受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对想入场的企业来说,吃透这些变化、按流程准备,是打开新加坡市场的第一步。
关键词标签:新加坡资本市场监管政策,新加坡基金牌照,MAS,2025年